校務暨財務公開資訊
:::
:::

本校特色說明

師培重鎮,中小特幼四類齊備

本校為國內少數具有小教、特教、幼教及中等四類科的師資培育大學,更開設包括英語、輔導、自然、閩南語、科技及雙語教學等六類加註專長學程;籌組國中小百餘人教甄教檢輔導團,教檢通過率近九成,遠高於全國平均,112學年度近300名校友考取正式專任教師。更獲選教育部2024-2027為期四年的「精進師資素質及特色發展計畫」旗艦型計畫,每年超過千萬元經費補助,師培資源充沛。

薪火相傳,培植藝術體育人才

本校致力培育藝術體育人才,擁有國家級藝術教育獎和教育部體育傳炬獎師資。音樂系管弦樂團享譽國際,體育系培育多位國際級選手,民俗隊更獲得宋江陣頭大賽七次冠軍。視計系同學參加美國普雷斯科特皮雕大賽 (Prescott Leather Carving Contest),榮獲雙料冠軍。師生卓越表現不僅促進藝術產業多元發展,更讓臺灣民俗傳承的種子在各地發芽茁壯。

深入在地,帶動地方創生

越在地越國際,本校人文學院成立「臺南學研究中心」,辦理「臺南學季」、結合現代數位科技,以嶄新方式紀錄在地文化資產,躍登國際媒體版面;為改善臺南地區之偏鄉教育,整合各領域專長教師,協助七股區10所小學解決教育相關問題,落實社會實踐,打造偏鄉優質教育;戲劇系師生蹲點在地,積極與社區團體、巷弄商家、在地廟宇、中小學合作,共同以戲劇展演創作城市記憶;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耕耘於嘉義縣大埔鄉,推動阿里山精神,致力於結合生產、生態與生活,推廣生態環境教育,發展地方創生永續農業。

育成產業,智慧科技創佳績

本校創新育成中心攜手企業,教師投入產官學合作,共同提供學生創業經驗與實習機會,並積極發展人工智慧技術。資工系運用量子計算,研發全國首創「南大女媧生成式AI台語學習機器人」,推廣本土語言學習,獲IEEE學會頒贈「大學前教育功勳成就獎」;人工智慧中心創新技術,提升AI模型預測沙塵暴效能,獲得數位發展部「AI GOOD實戰場域人才選拔競賽」「技術突破獎」特優。特教系則為特殊需求學童開發適性科技輔具-愛的發聲器,推廣國內外超過500個機構, 1,500位學童無償使用。

潔淨能源,創新綠能科技

本校環生學院是國內第一個以環境及生態為學術主軸的獨立學院,積極為國內外前瞻政策培育綠色能源與永續科技人才。太陽能中心研發光電板完全回收技術,減少99%碳排量,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、法國POwR Earth Summit 再生能源回收獎第一名,研發成果成立鴻躉新創公司,持續發光發熱。鋰離子電池中心則與美日等國際學術機構合作,發展回收鋰電池循環經濟,並串聯國內電池上、中、下游產業鏈,成立「鋰離子電池產學聯盟」,研發成果創立競零再生科技公司,持續從事鋰電池回收與效能精煉研發。

國際鏈結,培育跨國人才

本校致力鏈結國際,與多國締結78所姐妹校,進行各項交流;校內制定多重機制,從課程、教學與國際合作等面向,獎勵師生國外移地教學、交換學習等。同時,為校內國際生開設語言課程,成立僑外生聯誼會,協助適應海外學習生活。此外,積極與國際產官學進行交流合作,知識中心與IEEE學會及日本、加拿大、美國研究團隊,共同在韓國辦理國際工作坊及國際競賽;材料系則與臺灣碳材料學會合舉辦學術研討會,與會者來自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印度等各國學研界專家學者;與姊妹校日本大阪公立大學合辦「全英語夏日學校」活動,透過跨國、跨校、跨文化的交流活動,提升雙方學生之國際視野。

資料最後更新時間:2024-11-26